欢迎访问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
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 http://jnanlcqfy.sdcourt.gov.cn
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1年11月17日 | ||
去年以来,历城法院以深化司法改革为动力,以专业化法庭建设为抓手,充分发挥审判建立职能,全面升级各项工作,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 一、以诉前调解为中心建立便民高效解纷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“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,改革工作模式,重塑审判流程,打造方便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。 一是建立多元解纷大格局。主动融入党委、政府网格化管理体系,推动将万人起诉率、万人涉执失信率、行政机关负责人100%出庭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。加强与行政机关、基层组织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行业协会等的联系对接,全面构建多元互动的诉前调解网络。引进金融借款、建设工程、劳动争议、物流、物业、交通事故、婚姻家庭等专业调解组织,已将32个调解组织、237名调解员纳入调解名册。 二是完善各项配套机制。在诉服中心设立8个调解室,均配备互联网设备,用于调解员现场约调及在线调解。扩大诉前保全范围,免除涉诉企业后顾之忧,将鉴定、送达、证据交换等前移到诉调阶段,为调解成功创造有利有条件,加强诉调衔接与调裁衔接,诉调立案后,由协助速裁团队的调解团队先行调解,调解成功达成人民调解协议或进行司法确认,或出具民事调解书结案;调解不成的由调解员固定事实,正式立案后由速裁法官进行快审。首次适用集团诉讼程序对近200起商品房买卖纠纷进行审理,将示范性判决在诉调阶段加以应用,有效促进了群体性案件的调解。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。制定下发诉前调解与诉调对接工作规定,组织多轮调解员培训,让调解员明确干什么和怎么干。确定7个民事速裁团队,与诉调对接团队共同对全部民商事案件进行诉前委派调解,对调解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。变“派单”为“抢单+派单”,通过自行研发的调解平台向调解员发送任务,调解员可根据个人专长和兴趣,根据平台发布的案件信息“抢”得调解任务,即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,也提高了调解成功几率。建立调解工作微信群,及时发布工作动态,公示调解成绩,选取优秀调解员重点宣传表扬。调解成功或完成送达等辅助任务的,及时发放调解费用,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调解费近20万元。 历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以方便、快捷、成本低、效果好的优势广受企业、群众好评。今年1-9月,通过诉前调与诉讼程序共化解民事纠纷12148件,其中诉前化解3852件,诉前调解成功率32.33%,并有2605件当场履行完毕。这是历城法院积极深化司法供给侧改革,探索诉源治理,构建多元解纷渠道所带来的显著成效。 二、以特色专业法庭建设为依托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发展、联系群众、化解矛盾纠纷的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,打造各具特色的专业法庭。人民法庭与辖区功能定位及规划发展方向深度融合,已成为历城法院一大特色。 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。1.中国(济南)自贸试验区是济南发展的主战场,改革开放的引擎,案件数量增长较快,历城法院顺应需求,及时为区内企业提供重点司法服务,在法律培训、合同完善、纠纷处理上给出意见,受到企业欢迎。2020年5月20日,历城法院自贸区巡回法庭已经揭牌启用,今年济南知识产权法庭自贸区巡回法庭也已经挂牌,自贸区巡回法庭的职能作用更加多元。2.国际内陆港位于郭董片区,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基地,是济南市委、市政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化、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,历城区委大力支持将遥墙法庭迁址此处,并更名为临港开发区法庭,在支持物流中心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。3.彩石法庭辖区系国家城乡融合实验区主要组成部分,将彩石法庭定位城乡融合法庭,在引导规范农业承包、土地流转上下功夫。 二是契合片区发展特色。1.位于南部山区的仲宫法庭是全省最早的两个环境资源审判庭之一,自2018年起即实行“三审合一”的专业化审判模式,对辖区内涉环境资源民事、行政、刑事案件统一归口管理。上半年在柳埠林场与红叶谷分别设立环境资源审判森林资源、水资源法官工作室,在卧牛山地址公园等地设立环境司法修复基地,完成辖区环境资源保护多元治理的全覆盖。围绕黄河流域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战略,与黄河河务部门共同设立司法修复基地、黄河巡回法庭和法官工作室。2.位于洪楼商圈的历城金融大厦,是全省唯一一家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,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私募基金,我们将东郊法庭迁址此处并改名为洪楼法庭,定位金融破产专业法庭,把银行基金保险及公司破产案件作为审理重点。3.新东站片区自2017年以来完成76家老工业企业的搬迁,总部经济快速发展,交通配套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,位于该片区的鲍山法庭,定位于道路交通专业法庭,集中专业化审理全区交通案件。4.华山片区是济南东部重要的文化承载基地,也是历城区委“文化历城”建设的主场地,将华山法庭定位于少年家事专业法庭,集中审理婚姻家庭与涉未成年人案件,在依法审理此类纠纷同时,注入文化力量,探索源头化解矛盾的新路径。 三是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。制定《关于加强审判庭与人民法庭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文件,进一步深化审判庭与人民法庭专业化建设,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工作水平。结合特色法庭建设,建立专业化审判工作机制,围绕重点案由及特色案件进行调研分析,坚持问题导向,紧扣工作重点,服务科学决策。聘请市法院十余名资深法官作为指导专家,建立对口业务指导制度,强化专业化研究,推出专业化调研成果,打造更多各具特色、可复制的历城“法庭样板”。 三、以激活内生动力为重点做实司法惠企举措 一是升级司法理念。年初制定《保障重点工程、中小企业、民生权益的意见》文件,以司法手段降低新冠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冲击。紧紧抓住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工作主线,坚持罪刑法定,树立谦抑、审慎理念,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、将民事责任当作刑事责任追究。坚持契约自由、诚实信用,树立利益衡平理念,进行经济影响评估,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。树立善意、文明执行理念,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。 二是升级裁判方法。结合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要求,强化诉讼流程释明引导,保障当事人实现诉权,充分发挥诉讼对抗功能,强化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责任,强化综合分析,以法律文本为基础正确解读法律,以立法目的、社会价值、公序良俗为导向调整利益分配,让裁判结果最大程度获得社会认同,为企业与企业家营造正向宽松的经营环境。2019年9月起,从契约自由、公平有序、维护租赁关系稳定的角度,陆续化解银座商城洪楼店与部分出租业户房屋租赁纠纷116起,努力促成双方继续履约,确保洪楼商圈持续繁荣。 三是升级制度保障。坚持对涉企案件优先办理,压缩送达、排期、审判衔接时间,对事实清楚、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涉企纠纷,通过速裁快审程序快速办理,避免因诉讼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。设立专班、指定专人、制作专账,对涉企案件审理进行指导、协调,研判企业纠纷中遇到的新问题,及时向区委和上级法院报告。适时对涉企案件化解进行通报,对群体性、集团性涉企案件,从立案源头即纳入跟踪监督,防止矛盾加深,统一裁判尺度,严格依法妥善办理。拉网式摸排在办案件,分门别类制作台账,做到清晰明了,定期调度涉企案件推进情况,提升办案主动性。 四是升级重点质效。以“合同执行”“办理破产”两项评价指标为重点,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。加强执行工作机制改革,提高合同案件自动履行率,加强执前调解,5月设立执前和解中心以来,已经调解成功76起,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。适当扩大诉前保全范围,为执行工作奠定基础。在裁判同时向义务人发放自动履行告知书,指明不履行裁判的法律后果,特别是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。探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恢复机制,鼓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。加强部门联动,完善与公安、工商、不动产登记、城管综治、公积金中心、保险以及电讯等部门的合作,精准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。加强破产审判机制改革,完善破产企业识别机制,及时甄别具有拯救价值和可能性的困境企业,帮助有价值的困境企业再生。深入推进“执转破”工作,加强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有效衔接,探索建立“立转破”“审转破”机制,推动“僵尸企业”市场出清。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、考核和指定制度,夯实提升破产审判质效的基础。 四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畅通服务群众路径 一是建设智慧诉服。开发建成“一案一群”协同办案办公平台,对内加强团队协作沟通,对外方便群众诉讼,并申报6项专利,具备电子送达、案件查询、在线排期、线上留言、证据提交、抽选陪审员、调解员抢单等二十多项功能。今年以来累计向团队推送各类信息23351条,抽选人民陪审员2305人次,在线排期开庭5956次,管理执行强制措施1832条,内部文件流转、事项审批时间减少66.7%,文书打印、排期送达、报销签章等工作准确率大幅上升。 二是大力推进便民诉讼。在全省基层法院最先建设“24小时法院”,为群众提供立案登记、材料收转、文书打印等全时服务。大力推进网上立案,网上立案率一直保持100%。推动实现跨区域远程办理、跨层级联动办理,去年以来通过“中国移动微法院”平台,进行跨域立案16件。率先在全市法院实现网上庭审,并一直保持较高适用,今年以来共在线开庭2452次,审结1860件,发起电子送达148995次,送达成功率近75%,其中送达裁判文书16043份,当事人办理业务平均用时减少10%,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。 三是大数据网络支撑。在全市法院率先部署完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及智审系统,实现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及证据识别文本提取功能,打好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的基础。引进网络询价,进行网上拍卖,有效解决财产变现时间长难题,司法拍卖周期由92天缩短到56天,通过网络及时发布公告,缩短案件周期,降低群众诉讼成本,公告发起周期从过去的30天下降到7天。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与群众节省各项费用1200余万元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
版权所有: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化纤厂路5号 电话:89939110 邮编:250100
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